印刷企业去印度和越南建厂必需晓得的真相!
近年来,随着国内运营本钱的持续上升、上游客户向东南亚转移,加之最近一年贸易战要素的催化,诸如宁波创源、深圳鸿兴等中国印刷企业海外建厂,早已不是什么新颖事儿。
不过,作为选址大抢手的印度、越南,终究是一番怎样的现象,置信也是许多决策者想要理解的首要问题。毕竟,企业运营不是会计账本上的数字计算,劳动力本钱优势通常不是建厂的独一决策要点,还要统筹考量潜在内需市场开展、产业链配套、经商环境与政府支持政策,以及更为隐形的文化要素——管理文化能否能够得到有效输出。
2017年夏及2019年初,天风证券家电团队曾先后前往印度、越南胡志明市调研。下面,就让我们跟随剖析师蔡雯娟的笔触,一探求竟。以下:
内需角度,印度更为接近中国,而越南的开展道路更接近于下一个韩国
消费品的潜在增长空间主要来自于人口基数范围与收入程度。从人口绝对总量角度来看,显然,只要印度契合“下一个中国”。从收入程度来看,在没有同比口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之下,我们先参考人均GDP这个数值。
中印越人均GDP(单位:美圆)
从人均GDP数据上来看,越南接近于2006年时分的中国,印度则接近于2005年的中国,但这仅仅20%的数值差别似乎并不能反映出人们对这两个国度感知上的宏大差别。
印度内需市场更接近于欧盟,属于看似统一的却本质是由差别型子市场组成的结合体。由于印度的联邦制度,印度各邦会说不一样的言语。这些言语分属不同种语系,关于当地人来说,由于言语不通,跨邦以至相似于出国。普通印度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群才会说英语。而言语形成的文化差别,形成企业的管理难度。
由于基建立施的不完善,即便是诸如古尔冈(间隔印度首都德里约30公里的新城区,印度第三大资本流入城市)和班加罗尔(印度南部城市,印度的硅谷)这样经济开展程度较高的新城,城市风貌依然像是90年代末的中国,有些地域更接近于中国较为偏僻的四线乡镇地域。路边的植被掩盖率不高,招致尘土飞扬,以至空气中有雾霾感,七月夏天也仍然感到污染严重,这些都容易让人联想到我国追求绿水青山之前的风貌。
本文由重庆名片印刷采集